高福林|怎样才能写好诗
2023-08-16 21:03:46 | 阅读:次
怎样才能写好诗
——要注重句式句型结构的变化
高福林
近体诗(格律诗)讲究比较多,除了平仄、押韵、黏连、对仗这些基本的规则以外,还要注意句式句型的变化。
一、句式
古人作诗,大部分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,但由于表达或韵律的需要,奠定了句式的灵活、多样性,也呈现了诗的丰富多彩。所以,了解这些特殊句式结构,对于我们创作大有益处。诗由于字数、格律的限制,语法上同散文差异较大,句式极其复杂,现只就常见句式略作简述。
(一)意象组合式。是指将几个表示事物、景象的名词并列一起,构成诗句。运用这种句式,最典型的是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: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小令前三句,完全是用九种意象并列构成的。这九个体现意象的名词,没动词将它们连在一起。因此,对这些诗句的理解,无法通过语法分析实现,但借助于我们的想象和联想,就可以将九种不同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进一个画面里,从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象,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愁思。这就使我们通过意境理解了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(二)互文见义式。即在诗句的构成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,来表现句子的含义。“文”是修饰的意思,所谓“互文”,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,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。例如,“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”如果理解成“主人下了马,客人留在了船上”就错了,应当把“主人”和“马”结合起来理解,“下马”、“在船”是共同行为,即:主人和客人下了马,又上了船。类似的例子,前人诗文中有很多,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、“东西植松柏,左右种梧桐”、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”等。“互文见义式”的诗句,在理解上要讲究完整性,不能将互文的两个词语拆开理解。在表达效果上,“互文见义”的结构句式,既便于句子的整齐、押韵,亦可使语句简约,避免重复,令表达的内容圆满而富有亲和力。
(三)诗的一句,相当语法上的一个单句,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。
1、有主语或谓语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(孟浩然)、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(李商隐),按通常词序这两联应为:“村边绿树合,郭外青山斜”、“不缘玉玺归日角,应是锦帆到天涯”。“村边、郭外、不缘、应是”是插入的关联词。
2、只有谓语,主语省略(或系无主句)。等闲识得春风面(朱熹)、回看射雕处(王维),这两句的共同点是都有谓语。另一种情形是省略了谓语。散文省略谓语是极少见的,但在诗中却是常见的,如不仔细分辨,极易造成错解。在此,将省略了的谓语补出来,也许对理解更有帮助。
A、有主语,有宾语,省略了表比喻的谓语“如”、“似”之类及表判断的动词“是”等。山河破碎(似)风飘絮,身世浮沉(如)雨打萍(文天祥);书生(是)邹鲁客,才子(是)洛阳人(王维)。
B、有主语(有时省略),省略了动词谓语,却留下动词前的副词或形容词。秋水日潺湲(地流淌)(王维)、疏影横斜(映)水清浅(林逋)、映阶碧草自(呈)春色,隔叶黄鹂空(有)好音(杜甫)。这类副词或形容词后面的动词谓语,有的很清楚,有的则难以补出来。但意思是清楚的。而上面那些副词或形容词,却是不能省的,是诗人反复推敲才写上的。有了它们,诗的意境、神韵才显现出来。
3、省略动词谓语,只剩下一个名词短语,它们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,相当语法上的一个单句,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。城中十万户,此地两三家(杜甫)――意为:城中有十万户人家,只有这里的两三户人家能看到这种美景。数声风笛离亭晚(郑谷)――意为:傍晚的驿亭从风中传来几声笛音。
4、连动或兼语。此去泉台招旧部(陈毅)、杖藜扶我过桥东(志南)。
(四)诗的两句,相当语法上的一个单句。
1、出句是一个短语(多为偏正短语),作全句的主语,对句是全句的谓语。又可细分为三种:
a、对句中的谓语是一般动词或形容词。孤舟蓑立翁,独钓寒江雪(柳宗元);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(刘禹锡)。
b、出句、对句都是名词短语,中间作谓语的一般动词省略。一丛深色花,(抵得上)十户中人赋(白居易);慈母手中线,(做成了)游子身上衣(孟郊)。
c、对句中的谓语是表判断或比较的动词“是”、“若”、“似”等。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(张俞)。这类动词谓语,有时也省略掉:无为在歧路,(象)儿女共沾巾(王勃);今日江南老,他时渭北童(杜甫)――意为:今日江南之老乃昔时渭北之童。但是,诗中对句的谓语为“是”之类动词的,并非都是两句相当于语法上的一个单句,有时相当于语法上的一个复句。如: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(王勃)。这两句显然不是说“意”是“人”,而是说:我与你相别的情意(和你的情意是相同的),因为我们都是宦游在外的人。
2、出句是全句的状语(多为表时间和方位的词语),对句出现主语(有时省略)和谓语。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(白居易)、乱山残雪夜,孤独异乡人(崔涂)――对句可理解为“异乡人孤独”,也可理解为“这里有一个孤独的异乡人”。
3、出句只是整个句子的宾语,对句包含主语(有时省略)、谓语。这实际上是一种倒置。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(杜甫)
4、出句包含主语(有时省略)、谓语,出句的后一部分和对句是句子的宾语。这个宾语可以是单句,也可以是复句。一般有两种情况:
a、谓语为“思、闻、看、听、言、知、愿、念”等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(孟郊)、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(李白)。不过,诗句中谓语是“思、言、看、愿”之类动词的,也并不都是诗中的两句相当语法上的一个单句,主要看诗意而定。如“忽闻春尽||强登山”(李涉),此正好相反,它是包括两个分句的复句。
b、谓语是有使令意义的动词。莫使沧浪叟,长歌笑尔容(刘长卿)。
(五)诗中的一句,相当语法上的包含两个分句的复句。这种诗句中也包含因果、转折等关系,不过,由于字数的限制,关联词语一般都省略了。
1、几个分句都有谓语。昼出耘田||夜绩麻(范成大)、草枯||鹰眼疾,雪尽||马蹄轻(王维)、盘飧(sun)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(杜甫),此联在主谓之间插进另一个短语,这个短语应看作是一个分句。按通常词序应是:(因为)市远(所以)盘飧无兼味,(因为)家贫(故而)樽酒只旧醅。
2、一个分句有谓语,另一个分句没有谓语。没有谓语的分句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。枕中云气||千峰近(曾公亮)、千里黄云||白日曛,北风吹雁||雪纷纷(高适)。上面诗句中都有一个分句有主有谓,还比较好分辨。有的诗句中,第一分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,第二分句省略了主语,只有谓语,更易误认为这句诗只是语法上的一句,要注意分辨。尘埃||不见咸阳桥(杜甫)――尘埃蔽日,人们看不见咸阳桥。
3、两个分句中的谓语均省略了,只剩下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。朱雀桥边野草||花(刘禹锡)――朱雀桥边长着野草,开着野花。葡萄美酒||夜光杯(王翰)――捧起夜光杯,斟满葡萄酒。
(六)诗中的一句,相当语法上的包括三个分句的复句。
1、每一个分句都有谓语。烟销||日出||不见人(柳宗元)、风急||天高||猿啸哀,渚清||沙白||鸟飞回(杜甫)。
2、有的分句没有谓语,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。柳暗||花明||又一村(陆游)、风||雪||夜归人(刘长卿)。
3、每个分句都没有谓语,即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。楼船||夜雪||瓜洲渡,铁马||秋风||大散关(陆游)。乘着楼船,冒着夜雪,渡过瓜洲抗击金兵;骑着铁马,迎着秋风,出大散关英勇杀敌。
当然,古诗句内部的结构比上面分析的要复杂的多。如有的是两个诗句相当语法上的有两个分句的复句。韦应物“归棹||洛阳人,残钟||广陵树”,意为:“自己乘舟向洛阳归去,渐行渐远,只听到离别地广陵钟声的余音,隐约望见广陵的树影。”可见,主语在出句,而对句则是两个分句的谓语。再如刘禹锡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”,意为:“我被弃置在巴山楚水凄凉地,已经二十三年了。”这两句诗只相当语法上的一句,但又与上述所说的几种情况不完全相同。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。但是,我们如果弄清了本文所列的几种类型,在平时阅读中经常留意,仔细揣摩一些比较复杂的诗句,再来进行自己的创作,效果就会好得多。
二、句型
(一)音节结构
大多数的诗人,很注意避免相邻二联句型的雷同。五言律句常见两种结构,212和221,诗人一般会交错使用。下面,我们来看前人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。
王维《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》
杨子谈经所,淮王载酒过。
兴阑啼鸟换,坐久落花多。
径转回银烛,林开散玉珂。
严城时未启,前路拥笙歌。
颔联:2-2-1,兴阑-啼鸟-换,坐久-落花-多。颈联:2-1-2径转-回-银烛,林开-散-玉珂。
还有一种常见的句式为2-3结构,如:
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
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颔联:2-3,鸡声--茅店月,人迹--板桥霜。
这三种是最常见句型结构,特别在中间二联中,颔联和颈联要分别使用。
(二)简单句
除了句子的结构以外,从词性来看,这些句型有简单句和复杂句之分。
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颈联:
槲叶--落--山路,枳花--明--驿墙。
这是简单句,名词--动词--名词。
颔联其实也是简单句,这种名词罗列的方式,被称为列锦。陈望道《修辞学发凡》一书称,所谓“列锦”,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,经过选择组合,巧妙地排列在一起,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,用以烘托气氛、创造意境、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。
鸡声+茅店月,人迹+板桥霜。名词+名词。
在不考虑生僻字和生僻典故的前提下,简单句读起来不费力,一望便知什么意思。
(三)复杂句
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的首联就复杂一点,用了两个动词:
晨起动征铎,名词(晨)+动词(起)+动词(动)+名词(征铎)
客行悲故乡。名词(客)+动词(行)+动词(悲)+名词(故乡)
征铎,是偏正结构的名词,征是修饰铎的修饰语,在整句诗中不作动词看。两个动词,表示了连贯的动作,读者在读到这样的诗句时,就感觉略微复杂了。
同样,王维《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》中的颈联,也是连续两个动词的复杂句:
径转回银烛,林开散玉珂。名词+动词+动词+名词
王维的颔联则不同:
兴+阑+啼鸟+换,坐+久+落花+多。
上联有阑、换,两个虚词,下联有久、多两个虚词,古人诗中,形容词常作为动词使用,对仗时也可以向下相对。这两句的阑、换;久、多。并不是连续的,而是隔了一个名词。这是另一种复杂句式。这里的兴和坐,当做名词看,分别是兴致和坐这个动作。这种隔了一个名词的复杂句,在王维的《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》第二句也可以看到:
淮王+载+酒+过,名词(淮王)+动词(载)+名词(酒)+动词(过)。
再录二首古人五律看看:
李商隐《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》
昨夜玉轮明,传闻近太清。
凉波冲碧瓦,晓晕落金茎。
露索秦宫井,风弦汉殿筝。
几时绵竹颂,拟荐子虚名。
第一联:明、近;第二联:冲、落;第三联:列锦修辞;第四联,上联列锦,下联,荐。这首诗,都用简单句。
杜甫《登岳阳楼》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第一联,闻、上;第二联,坼、浮;第三联,无、有;前七句是简单句,最后一句是复杂句。
诗有关键字,一般指句中的动词,或者当做动词使用的形容词等。一句中有两个关键字(词)的存在就是复杂句。如果整首诗中,用的复杂句太多,读来难免费神。因此我们在创作时,要注意合理的变化,有张有弛,有紧有松,有简单和复杂的结合最好。